——重庆市铜梁区安溪镇谭洪村特色茶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
2022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重庆市铜梁区安溪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学笃用尤其是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指示精神,突出重点、注重成效,一手抓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一手抓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形成了成果持续巩固、振兴初见成效的良好局面。
一、调研工作开展概况
调查团队于7月9日至11日在重庆市铜梁区安溪镇和谭洪村深入开展三下乡实践项目,本项目响应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安溪镇和谭洪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其优秀之处加以推广,同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项目基于“解剖麻雀”的理念,重点调研了安溪镇谭洪村的茶产业的基本情况。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查阅资料、走访种植大户、普通农户以及采访安溪镇和谭洪村主要领导,获得了安溪镇谭洪村现阶段产业发展的一手深度资料。重点对特色茶产业涉及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有关建议。
二、重庆市铜梁区安溪镇“四驱联动”促发展
安溪镇总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全镇分为4个村、61个社,共有户籍人口10209人,在村人口年龄多为50到60岁左右。2020年以市级成效考核中三个“零问题”目标实现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市级贫困村金滩村高质量脱贫出列,177户47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安溪镇“321”扶贫帮扶机制在全区推广,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成效考核中实现三个“零问题”目标。近两年来,安溪镇注重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特色茶产业四方面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效明显,尤其是特色茶产业的发展已形成规模效应。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安溪镇现阶段共建成农村公路118.13公里,是之前全镇公路改造总里程的10倍。新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压缩中转站,建成场镇二三级雨污管网3.2公里,实现污水应收尽收。完成毓珠公园改造和裸露地面整治,建设滨河休闲健身步道,新增场镇绿地面积1200平方米,体育休闲设施3处,“小而精、精而美“的滨河小镇初见形象。开展农业宜机化改造45.33公顷,新修滴灌、水渠等设施约78公里,田间作业道22公里,新建山坪塘6口、蓄水池6口、提灌站2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改善生态环境。
安溪镇坚持生态发展红线意识,流域内主要河流水质持续稳定向好,森林覆盖率达到62%,保持在全区前列。全面建立林长制组织体系,按照“一化两改三不见”的工作要求,逐村、逐路、逐院、逐户引导规范人居环境。积极利用人居环境积分制评比工作,引导督促群众有序堆放柴草、规范家禽圈养、清扫周围垃圾,保持室内卫生。大力实施房前屋后栽植桃树、李树等经济作物,努力“把乡村建成人们喜爱的样子”。定期开展河道清漂工作,建设穆家河生态湿地,常态化开展水质检测。扎实推进“户清理、村收集、镇转运”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在群众中推进更好的生活习惯。
(三)落实民生保障。
安溪镇严格落实五保、低保、贫困救助等惠民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及时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镇209户325人享受低保,发放低保五保优抚救灾救济等资金1660.7万余元,其中低保725万元,特困362万元,优抚548.7万元,临时救助25万元。同时认真落实稳岗就业、创业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近五年来共组织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220人次;开发公益岗110个,一大批群众就近就业,同时,通过工作平台广泛搜集岗位需求信息、发布用工信息、提供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为劳动力转移就业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累计输出优质劳动力400余人次。
(四)发展特色茶产业。
安溪镇是重庆特早名优绿茶基地,共有茶叶园6500亩,其中谭洪村共有茶叶园6000亩,占到了总亩数的92.3%。安溪镇茶叶生长地地处山区,海拔在350米—780米之间,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漫射光多,日照时间短,湿度大,土壤属酸性黄壤,特别适合茶叶的生长。安溪茶“茶型如针、条索紧结、干湿皆绿”,汤色鲜亮,茶多酚含量高,含有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具有抗衰老、防癌、瘦身减脂、降血脂、改善消化不良的功效,目前产品是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
全镇还依托毓青山国家森林公园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茶场为基础建设了集科普、教育及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自然课堂,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土特产超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购买,有效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发展。今年谭洪村以纳入区农旅融合示范村为契机,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依托毓青茶山的独特生态气候优势,正在积极筹建青少年茶文化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建成后将推动全镇乡村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当地群众和村集体增收。
三、安溪镇谭洪村茶产业现状
(一)发展历史
谭洪村茶叶历史悠久,上世纪90年代村民就大面积种植绿茶,2000年国家调整农村土地产业结构的政策,在靠山的四个社开始试种优质茶叶800余亩,引进四川名山的早白尖,福鼎大白,名山131等茶种。
为了茶叶产业的发展,2011年谭洪村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在2014年,谭洪村申请项目资金50万元,新修标准制茶工厂一个,占地2500余米,并成功引进了一家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绿茶加工企业——重庆市铜梁区龙毓茶叶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制茶工艺先进,市场前景好,供不应求,覆盖谭洪村、龙峰村6000余亩茶园,带动600余户茶农增收。茶叶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运行模式。
2017年谭洪茶叶专业合作社利用4社荒废的茶园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打造茶旅融合,兼具茶叶种植采摘、生产加工、休闲观光等功能。争取项目改善茶叶产业基地的路系、水系设施,带动全村茶叶产业发展,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品价格,不断壮大村级新型集体经济,村集体实现年收入30万元以上。
2019年11月,谭洪村茶园成功申请无公害食品标志;2020年5月,由铜梁区教委、农业农村委等四个部门联合颁发了“铜梁龙茶文化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20年9月产品“龙毓秀芽”获得重庆市第十三届“三峡杯”名优茶评金奖。2021年1月成功申请绿色食品标志。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创建了谭洪村自己的茶叶品牌“原乡水蓝”。
安溪镇谭洪村经过20来年的发展,现本村有生态茶园6000余亩,已全部正式投产,常年产茶量已达400吨(鲜叶),产值达3000万元。近年来,谭洪村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了谭洪茶叶专业合作社壮大该村绿茶扶贫产业。合作社不仅为广大茶农提供技术、销售服务,还引导有能力的建卡贫困户大力发展绿茶种植,助推脱贫增收,全村41户脱贫户均加入了合作社,其中30户脱贫户种植了绿茶,500余户村民主要靠种植茶叶营生,每年每亩绿茶叶可收入4000-6000元。团队从当地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加工、销售三大部分展开具体调研,具体内容如下。
(二)生产现状
1.生产条件
团队成员通过现场实地感受茶叶生长环境,并咨询谭洪村村干部、茶农,了解到当地茶树种植有以下有利自然条件:
(1)谭洪村位于海拔800米以上,常年云雾弥漫,多漫射光,温度适宜茶树生长;
(2)茶园基地坐南朝北且四处环山,太阳不会整天直射,日光多为斜射光,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3)安溪县境内山地土质多为酸性红壤和砖红壤;中性偏酸、富含化学微量元素。
2.种植原因
通过走访谭洪村戴盛发等资深茶农,团队成员了解到种植茶树有以下几点好处:
(1)劳动强度小,对身体的负担小。茶树种植与其他农作物种植相比,劳动强度低,劳动时间短;
(2)不消耗劳动力,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少;茶树种植对青壮年劳动力的需求少,老年人成为谭洪村种植茶树的主力军;
(3)当地政策补偿退耕还林每亩200元;政府政策鼓励农民种植茶叶;
(4)首批茶树苗由政府在四川进行选种,按人数、亩数分配给各个农户,不收费用,解决了茶树幼苗购买渠道问题,节约了农民种植成本;
(5)茶叶有固定市场,产品便于出售,储存、运输过程中的消耗少;谭洪村本村及周边设有加工车间,茶叶采摘后可以及时交易到车间进行加工;
(6)时间短,见效快,采摘期集中三个月,收获快;茶叶采摘集中在每年的3-6月份,获得收益的时间短,回报快;收益回报率高于粮食作物种植。
3.种植规模
通过与安溪镇镇长谷军的交谈,团队成员了解到:安溪镇谭洪村经过20来年的发展,现本村有生态茶园6000余亩,占全镇茶叶种植面积的的92%;已全部正式投产,常年产茶量已达400吨(鲜叶),产值达3000万元。近年来,谭洪村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了谭洪茶叶专业合作社壮大该村绿茶扶贫产业。合作社不仅为广大茶农提供技术、销售服务,还引导有能力的建卡贫困户大力发展绿茶种植,助推脱贫增收全村41户脱贫户均加入了合作社,其中30户脱贫户种植了绿茶。
4.品种结构
在当地种植大户王发明的带领讲解下,团队成员在谭洪村茶叶优质鲜叶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到当地种植主要为以下品种:
(1)福鼎大白:
品种特征:小乔木型、中叶类。芽肥壮、整齐、密度大、多毫、产量高且夏秋茶原料不带紫色芽叶、色浅。适制披毫的雪芽、银峰、玉叶等扁形、直条形茶。
茶叶成分:福鼎大白一芽三叶百芽重63g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3%、茶多酚16.2%、儿茶素11.4%。
(2)福选9号:
品种特征:小乔木型、中叶类。芽叶绿色、整齐、密度大、茸毛较多,适制毛尖、竹叶青等名茶。茶叶成分:咖啡碱2.53%、氨基酸3.00%、茶多酚25.20%、儿茶素157.50mg/g。
(3)平阳特早:
品种特征:小乔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芽叶密度大,产量高。适制扁形、毛峰、碧螺春等多种茶类。茶叶成分:春茶含氨基酸4.8%、茶多酚22.9%、咖啡碱4.5%、水浸出物40.3%,酚氨比为4.8。
另外,团队成员通过茶农的口中得知,当地除了生产以上绿茶以外,还种植有小规模的“黄金叶”,该茶叶观赏性高,氨基酸含量高,适合女性,味淡,单价四千余元一斤,主要面向高消费群体销售。
5.种植方式
在与戴盛开先生的交谈中,团队成员了解了当地茶叶种植方式:
(1)土壤与环境:茶园应建在海拔350米----800米,坡度要达到25度以上的丘陵区,土壤的PH值要求在5.5-6.5之间。
(2)种植时间:最好在10月----11月进行,栽植的深度需要超过根茎部三到四厘米为好。
(3)栽植方式:1、采取单条成行式,行距要达到150厘米,穴距要达到30-35厘米,每个穴需要栽苗两颗;2、采取双条成行式,行距要达到150厘米,穴距要达到30-40厘米,每个穴需要栽苗两颗。每亩密度为4000株。
(4)修剪:幼茶阶段第一次在15-20厘米之间进行修剪;第二次在30厘米的地方进行修剪,第三次在40厘米的地方进行修剪,之后每次修剪提高5-10厘米。成年茶园一年修剪两次:一是在5-6月进行重修剪,二是在10-11月进行轻修剪,最迟不能超过11月底。3、衰老的茶树要进行台刈,在离地5-10厘米的地方进行台刈,一般在5月进行。
(5)施肥:一般采取开沟施肥,在离茶树根部15-20厘米处开沟施入,沟的深度需要达到40厘米,沟的宽度需要达到40-50厘米,每亩施有机肥300公斤,茶叶专用的复合肥和磷钾肥50千克,肥料混合搅拌后施入,施后覆土。对于不能开沟施肥的茶园,可撒施有机肥,并用竹竿抖动茶蓬,让肥料掉落入土。
(6)治虫:不施用化学农药,一年只用一次石硫合剂冬季封园,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捕杀各类害虫。
(7)清沟排水:要定时清理水沟,春季雨水多,若茶园排水不畅,茶树易受渍害烂根,造成茶芽迟发、减产。
(三)加工现状
1.加工过程
根据寻访潭洪村茶叶加工车间得知,茶的制作顺序可以分为采摘—摊青—杀青—揉捻—理条—烘干—精制—包装这几个步骤。
采摘即采摘嫩叶,茶叶的采摘有严格的标准,芯叶的老嫩程度、匀整程度,以及采摘的时间都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
摊青就是茶叶鲜叶采摘后的摊放处理过程。摊青是茶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将茶鲜叶进行适度摊放并散失水分的工艺处理过程,一般摊青、装备由摊叶装置和送风机构组成,控制一定温湿度的空气均匀通过摊叶层面,使摊放叶按摊青要求均匀失水。
杀青也称之为炒茶,就是利用高温破坏鲜叶中酶活性,促进内含物转化和水分散失的工艺过程,这一过程对绿茶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杀青”一是为了杀死茶叶上的寄生细菌二是采用中温慢炒的方法可以保持茶叶原有的风味又可以使其干燥。安溪镇谭洪村所产的绿茶属不发酵茶类,所以车间操作的杀青温度遵循“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原则,杀青到鲜叶变为暗绿失去光泽,叶质柔软,用手紧捏成团松手不易散开,略有黏性,并显露清香为适宜程度,此时应立即起锅,即杀青环节结束。
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形。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利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揉捻的目的,一是初步做形,二是使叶细胞破碎,提高成品茶的滋味浓度。在潭洪村绿茶加工中,揉捻一般是不可缺少的工序。
理条是绿茶做形的工序,目的是塑形、失水、显毫和提香。茶叶理条机理就是让茶叶在加热的容器内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达到茶叶卷紧条索的目的。
烘干是使含水量降低至炒锅要求,烘干工序的目的是使叶子在杀青的基础上继续使内含物发生变化,提高内在品质。在揉捻的基础上整理条索,改进外形,排出过多水分,防止霉变,便于储藏。最后经干燥后的茶叶才能达到安全的保管条件。
精制则是区分茶叶质量的好坏,潭洪村茶叶加工车间则是使用风选机达到这一效果。风选机是用来分离茶叶的轻重,去除碎片,茶末和夹杂物的机器。较重的茶叶抗风力较强,下落快,落在风源的近处,较轻的茶叶受风力作用后下落较慢,落在风源的远处。利用风力作用,从而实现轻重不同的分离。茶叶的轻重与茶叶老嫩、粗细密切相关,所以在外形相同的情况下,茶叶越细嫩,身骨越重实品质就越好。
2.加工技术
调研团队通过在谭洪村车间的调查中发现谭洪村目前的茶叶加工普遍采用机器加工。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摊青、杀青、揉捻、精选都采用了机器进行操作,替代了原先的人工操作。比如传统的摊青器材有竹匾、勃篮、摊青架等,而谭洪村的茶叶加工车间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摊青设备,有摊青槽、自动摊青机等。摊青槽,由槽体、通风板、鼓风机和撒叶装置等组成。风机装在槽体的一端,直接向槽体内供风,通风时间可视鲜叶状况和环境温度而定。茶叶的杀青、揉捻、精选等环节都有相对应的机器进行加工操作,如杀青机、揉捻机、茶叶烘干机、风选机等。
使用这种便捷的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谭洪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生产效率也会提高不少,生产成本得到降低,进而使市场竞争力上升,生产者的经济收益得到增加,大大加速了茶叶商品化的进程,推动了谭洪村乡村振兴的发展。机器对于茶叶温度、湿度的把控会更加科学、严谨,谭洪村为提高茶产品的质量现已采用机器进行加工制作。
(四)销售现状
1.销售模式
谭洪村的茶产业的销售模式主要以直接销售和旅游体验销售为主。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与帮助下,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土特产超市等,结合当地“自然课堂”种茶产业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并购买特色产品,有效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发展。
茶农采摘的鲜茶90%以上直接销售给加工厂进行加工,加工厂与固定的销售商对接。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固定市场且市场前景良好,茶农生产出茶叶后不用担心没有销路;茶农采摘的茶叶基本上可以实现就近加工,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少。由于现阶段游客数量较少,不到10%的农户会结合当地旅游业发展现状自己炒茶制茶,并直接销售给游客。
2.销售价格
通过走访当地村民,团队成员得知:在2015年以前,农民将采摘好的茶卖给村里的小型加工厂,此时收益较低;在2015年以后卖给大型加工茶叶车间,收入有所提高。2021年加工厂给农民的每斤收购价为60元,今年上涨至每斤70元。
据团队调查,之前茶叶收购价格低是因为村内的加工厂只有一家,存在垄断行为。且本地茶叶加工厂销售状况不佳,生产的品种较为单一,只想让茶农种自己工厂想收购的茶,并通过压制茶农来进行压价,没有考虑好广大村民的利益。当地合作社社长走访周边区域和其他村镇后,发现其他厂家的茶叶收购价格更高,决定和当地政府沟通,将农户生产、采摘的茶叶卖给其他收购价格更高的加工厂。
2015年前当地政府为保护地方企业,不允许茶农将茶叶卖给外地企业。随后经过政府、茶农、加工厂商三方协商沟通,政府允许茶农向其他加工厂卖茶,打破存在的垄断行为,并通过企业间的竞争提高茶叶的品质。同时,本地加工厂有优先选择收购茶农种植茶的品种的权利,但要给茶农提供合理的报酬。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当地500余户农户投入到茶叶的种植队伍中并以此为生,每年每亩茶叶的收入为4000-6000元,具体价格因茶叶的品质而定。
3.文化宣传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当地注重对茶文化的宣传。茶是中国的“国饮”,自古以来便广受人们的喜爱;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当地积极宣传茶文化与茶的功效,旨在打造茶的文化价值,提高茶产品的附加值。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生产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1)收茶时间短,一年一收,采摘期只有三个月左右。收茶时间受茶品种和自然原因的限制较大。谭洪村茶叶品种多为不耐旱、惧高温的品种(福选9号、平阳特早、名选131),而当地夏季炎热、气温高,不适宜茶树生长,因此每年采摘茶的时期固定在3-5月份。
(2)劳动力青黄不接,老龄化问题严重。谭洪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由于当地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发展较为落后,且现阶段茶叶种植的收入明显低于外出务工的收入,因此难以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村参与茶叶种植。
(3)基地建园标准不高,机械化操作偏低,茶园管理粗放,缺乏园区作业道,不便于机械化操作。谭洪村茶园建设于1990年,规划时间早,且当时的茶叶种植技术和种植理念较为落后,在茶叶种植结构和规模上考虑不全面、缺乏前瞻性,存在着种植密度过大、不同品种茶树混种的问题,导致茶园难以开展机械化作业,不再适宜现阶段茶叶种植的新技术、新趋势。同时谭洪村种植茶叶的劳动力多为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劳动力素质较低、缺乏专业技术指导。
(4)政府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效果不明显。谭洪村茶农多为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自身劳动素质低,对现代茶叶种植技术的学习能力不足,因此参加培训的意愿不高,同时政府培训的方式较为机械单一,针对性有待提高。
2.加工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1)茶叶品种杂乱,加工质量无法达到最优化。潭洪村实行规模种植的茶树较少,大多处于农户自主种植的零散分布状态,这类种植方式导致种植地区分散、品种混杂、茶叶质量良莠不齐。同时当地茶园建设时间较早,缺乏相应的种植经验,出现了不同品种的茶树混种在同一区域的情况。这两种因素共同导致了在采摘茶叶时出现各个品种的茶叶混合的情况。而不同茶叶对加工的时间把握、温度、湿度等都会有不同的要求,茶叶的混合会导致成品茶质量降低、名优茶价值流失,从而使加工质量无法达到最优化。
(2)村内加工厂商规模小、设备单一、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低。随着种植规模逐渐扩大,茶叶产量增加,潭洪村现有的加工车间已经无法满足茶叶加工的需要。目前我国茶叶生产设备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但是潭洪村制茶车间简陋,生产效率低下,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不高,收益也随之降低。同时当地的茶叶加工设备大多以单机生产为主,无法形成专业性强、配套能力高的生产线。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不够,融资效果不理想,村合作社资金短缺,无法购买先进的加工机械,导致生产效率低,成品茶质量参差不齐。
3.销售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1)现阶段加工厂收购价格仍然较低,没有达到农户预期。谭洪村茶产业发展初期,只有一间加工厂,导致茶叶收购缺乏竞争,茶叶的收购价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此外,加工厂生产的成品茶品种较为单一,因此只想让茶农种植自己想收购的茶,并通过压制茶农来进行压价,使农民利益得不到保证。
(2)90%以上的鲜茶直接卖给茶厂,收入低、销售方式单一,手工制茶并销售没有形成规模。谭洪村农民虽然创办了农家乐、土特产超市,并建设了“自然课堂”茶叶产业园供游客参观、采摘茶叶,但当地旅游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旅游业方面的基础设施如旅馆、饭店等仍较为缺失,游客数量少。一方面使茶农难以自己手工制茶并直接销售给游客,只能将采摘的鲜茶卖给加工厂,这样的收入远低于茶农直接制茶并销售。另一方面使当地茶文化、茶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较低,直接销售渠道少,销售渠道局限于附近的加工厂和附近区域的消费者。
四、有关建议
(一)生产方面的建议
1.铜梁区政府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与技术指导,区农业部门牵头引进建立茶叶研究团队,围绕谭洪村目前茶叶品种的缺陷和自然环境条件,深度开发领域研究热点,研制开发适宜当地种植、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端茶品种。同时铜梁区政府加强在天然药物、功能食品、日用化工、功能饮料等领域与茶龙头企业合作,丰富当地的茶叶品牌,扩展销售渠道。
2.安溪镇政府抓实工业、实体经济、特色产业三大板块,一方面以谭洪村无人使用的100亩土地为基础,以安溪镇便利的交通路线为吸引点,承接5至6个占地较小的低耗能环保企业的组装环节工作。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以谭洪村为核心的乡村旅游点,以当地6000亩的茶园为依托,与铜梁区教育局合作开发“农耕文化”青少年实践基地,承接铜梁区各中小学校的实践科目。在解决至少60人的就业问题基础上,吸引当地劳动力回乡发展,并进一步让更多回乡的青壮年劳动力投入到茶叶种植和管理的工作上来。
3.谭洪村要坚持绿色科学种植。在种植方式上充分利用茶园作业道,引进推广茶园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绿色高效新技术新模式,同时示范推广茶叶种植专用有机肥料,推动安溪镇谭洪村茶叶生产向标准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逐步提高茶叶产量与质量。在人工作业上开展技术推广,推广使用手持式电动采茶机、大宗茶小型自走式采茶机、等机具,优化形成适宜当地的茶园全程机械化管理技术路线,减轻茶农的劳动强度,提高茶叶种植水平,降低人工成本。
4.谭洪村政府加强现代化培训模式,通过手机、电视等平台对农民进行授课、培训,提供多样化、有针对性的课程供村民结合自身生产实际进行选择。谭洪村联合铜梁区农业局邀请茶叶专家,定期组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茶农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对重点茶区以及有强烈需求的茶农进行现场指导,切实增强茶农生产的专业性。
(二)加工方面的建议
1.由于谭洪村茶园种植时间较早,茶树生长已经定型,进行规模化改造的实施难度大。因此谭洪村可以利用数据化管理建造专门的茶叶品种数据库,对茶园内不同品种的茶树进行详细标注,并在采摘过程中通过分隔板将不同茶树分隔开后进行采摘作业,尽可能的减少茶树混种对茶叶采摘造成的影响,提高成品茶的加工质量。
2.谭洪村一方面最大程度发挥合作社的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将村内闲置的非农建设用地承租给企业,从中收取一定的租金进行融资,进而扩大现有茶叶加工车间的规模或新建一座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以适应潭洪村茶叶加工需求。另一方面,谭洪村茶叶加工厂应注重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着力形成配套能力高的一体化生产线,从而提升茶产业整体机械化水平,形成摊青、杀青、揉捻、理条、烘干、精制“一条龙式”加工生产线,同时茶叶加工厂要注重清洁化生产,对车间卫生状况按国家标准严格管控,实现卫生条件好的标准化、自动化生产,安全有效地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加工质量,保证潭洪村春茶如期上市。
(三)销售方面的建议
1.安溪镇政府部门加强茶农、加工企业之间的沟通协商,在维护茶农基本利益且不损害加工厂权益的基础上,加工厂按每年茶叶的实际行情对鲜茶叶进行收购,同时政府应当采取价格兜底的政策在行情较差时为茶农提供最低程度的保障,让茶农实现收入无忧,进而提高茶农生产的积极性。
2.安溪镇政府可以采取放宽茶叶销售渠道的措施,允许茶农将鲜茶叶销售到外地的同时,让谭洪村当地茶厂在收购价格合理的前提下有优先收购权,同时保证茶农和加工企业的利益。
3.安溪镇政府投资一千余万元打造谭洪村茶旅融合示范区,与铜梁区政府、教育局合作建设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青少年实践基地,承接铜梁区各中小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吸引青少年为基础打造家庭旅游的营销模式,打破茶叶园旅游的季节限制,把谭洪村茶园打造成集茶文化、露营野炊、亲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于一体的旅游区,提高谭洪村茶园的知名度,进一步吸引游客来谭洪村茶园进行旅游。在谭洪村茶园知名度提升之后,谭洪村不仅能解决手工制茶销售难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直播带货、线上网店等形式丰富茶叶的销售渠道和方式,打造谭洪村自己独特的茶文化、茶品牌。
(四)政府规划设计方面
从对谭洪村的探访可以看出,茶产业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是谭洪村无法独立解决的,而且是种茶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中央从顶层设计才能解决的。这样才可以保证脱贫攻坚的成果和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一是出台《茶叶产业条例》或《茶叶产业法》解决在茶叶种植和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随意性问题以保障工作的连续稳定性;
二是各级政府要成立茶叶种植管理的部门,规避工作中出现的推诿现象,使茶产业有专门的机构来推进。特别是成立专门的技术部门,指导茶农生产茶叶过程中的一些出现的问题,保障茶叶稳产高产;
三是出台茶叶相关政策机制,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保护茶农的收成、提高茶农的收入;
四是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设立茶产业转移支付资金保证茶叶种植和工作经费的需要;
五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设立茶产业风险基金以解决农民因市场变故和自然灾害而导致的损失从而保障农民的稳定收入;
六是各银行设立茶叶种植专项贷款特别是无息贷款,保障农民临时资金的需要。
来源: 重报都市传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